找到相关内容834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布施的方法——人间佛教经证

    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如人饲猛兽,无不伤害者。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一、布施贤者的功德   在佛经里,将布施比喻成为农夫耕田,好的田地能获得丰收,同样的,多布施给贤德之人,能为大众创造更多的福利,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福德,所以,《四十二章经》中说:「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345535.html
  • 禅经的最初译者

    ,只能根据他们口述的经文大意,再由中国人记录为文字。藉由初期译经僧的译文来弘传佛法,中国人开始接受佛教的思想与知识。   继第一部《四十二章经》译出后,译经僧来华愈多,也开始有完整经论的翻译。据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351356.html
  • 略说偈颂

    七言诗为盛。 因此,译经大师们尽量采用时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契众机。旧译时代,只有四言、五言偈,并无七言偈,如《四十二章经》、《妙法莲华经》等;新译时代(唐代)则不乏七言偈。   偈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

    月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81154135.html
  • 骂人----星云法师

    连别人的祖宗都不放过,这种连棺材里的人,都拿出来骂,就太不厚道了,且必定与人结仇结怨。 《四十二章经》:“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而堕其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飞其身。”骂人,不是不可骂,但要出于好意...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1775148.html
  • 世间的成就不一定和生死有关

    把握以外,否则还要拼命努力用功,丝毫懈怠不得。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里说得好:“修道的人好像一头牛,背部载着很重的东西,走在泥沼当中,虽然身体已经很疲倦了,但是仍然不敢左顾右盼或稍停片刻;一定要继续...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2975899.html
  • 佛陀会不会骂人——星云法师

    禽兽!”甚至有的人骂的更狠,连别人的祖宗都不放过,这种连棺材里的人,都拿出来骂,就太不厚道了,且必定与人结仇结怨。 《四十二章经》:“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而堕其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飞其身。”...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4276064.html
  • 以忍为力 ——湛弘法师

    四十二章经》中有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恶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恶,必为人尊。” 忍辱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耐怨害忍:对于人家的瞋怒、谩骂、恶打、伤害……种种人事上的****、阻难的逆境,我们都能够任劳任怨,忍耐而不生起恼怒心来;另一方面,要是人家恭敬、恭维我们,甚至以各种上好的东西供养我们,在名闻利养的顺境当中,我们面对着一切外境都能够忍受,不为它所诱惑,不生起...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5576395.html
  • 爱欲—修道的绊脚石---宣化上人

    ”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我们修道人,就须存这种的观想。 如果无情无爱,见到人是否就把嘴堵起来,不理睬人呢?这样...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33477034.html
  • 平常心辨析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做一个比喻,说众生不见道,就在于心绪扰乱。比如缸中之水,用手搅动之后,你再用他当镜子,就无法看到你的面目。同时也看不到缸底。是什么影响的呢?就是搅动。也就是说,如果不再搅动他,慢慢地他就会静止下来,水中的波纹平复了,水面平整如一,既可以照物也可以洞彻至底。 作为众生,心绪妄动,贪嗔痴之心一刻也不能停歇下来,没事瞎琢磨,有事穷算计,面对本来空幻的境界却当作实有而妄动爱恨...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71479669.html
  • 山西五台山原名紫府山 关于名字的传说

    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   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这两位印度高僧居住。为纪念白马负经(《四十二章经》)...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2050597086.html